2008年3月11日 星期二

理想圖書館的歷史、趨勢與設計準則

本文擬簡述公共圖書館的規劃與設計簡史,21世紀的新模式,以及理想圖書館的特徵。

公共圖書館的出現

美國的免費公共圖書館(free public library)的理念是在19世紀中葉才出現,公共圖書館的數目以前所未有的迅度成長。印刷和造紙術的革新,以及公立教育的普及,創造了一群新的閱讀人口,這群人知道透過大量生產的圖書和雜誌讓他們有機會邁向成功。具遠見的圖書館前輩,在Boston, Massachusetts, 和英格蘭的Manchester,抓住印刷資料的新世場和新取得管道的機會,應用全民的稅收為全民提供免費的圖書館服務。

建築師與館員--專業的衝突

早期的圖書館是以圖書為主角,主要是建築師的傑作。到了1880年代,開始有諸如Frederick Poole之類勇於表達意見的館員批評早期的圖書館建築。在187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第四次年會中,Poole告訴在場的聽眾,不要在默守美國圖書館建築的成規了;像是Henry Hobson Richardson在麻州Woburn為Winn Library所設計的壁龕式書廊圖書館(alcoved book hall library)。探閉架式書架,所以館員必須爬上螺旋梯和十尺高的書架上,為等在取書櫃台的讀者取書。如果要讓書廊的溫度達到舒適的程度,那麼高層的溫度勢必過高,而對書造成傷害。書架的容量是有限的,因為有很多空間因為某些原因無法使用。 撇開這些不談,Winn Library是一座很像教堂的莊嚴空間,是建築師的紀念性設計,也是很多圖書館使用者鐘愛的建築。

現在的館員還不是依然為建築師的紀念性設計所苦,最近的例子是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的設計,館員批評該館為了大廳而犧牲內部空間。


功能和美感--卡內基圖書館的規劃

設計一所美麗與功能兼具的圖書館的過程,永遠得要在建築師的美感要求和館員的功能性需求之間取得平衡。
在1900年代早期,Andrew Carnegie捐出大筆款項在美國和加拿大建造圖書館。早期的設計幾乎是功能不彰,逼得Carnegie的圖書館顧問Richard Bertram提出第一份正式的有用的圖書館設計準則。Bertram要的是「要把錢花在最高效能的配置,同時兼顧建築的美感」。他強調空間的經濟性,尤其不喜歡入口空間的浪費。Bertram喜歡一層樓長方型的基地。基地要有足夠的自然光源和留有夠大空地以利未來擴充。而且他還真的提供六種樓板配置的範例,然因他的設計只考慮小量的館藏,所以書庫的擴充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
大書架(The Great Book Stack)

在1850-1920年間,圖書出版非常迅度,書籍價格便宜,因此逐步走向開架瀏覽。1897年Cotton Dana指出圖書成本降低,圖書館典藏寶藏的倉庫的觀念過時了。
新的開架圖書館,讓讀者可以享受自己拿書翻書的樂趣。Dana認為館員應該更像商度而不是博物館。這種理念,改變了圖書館設計的本質,圖書館應該增加圖書容量,將書架開放給全民,所有讀者可以借所有的館藏。較早期的設計,將書架沿著閱覽室的牆壁擺放,漸漸取而代之的是獨立的書架,因此需要加強樓板載重來承載七層高的書架,以滿足數千冊館藏的新要求。

紀念性圖書館--人民大學

從1880-1920的圖書館設計實現了美國政府對人民的承諾,從紀念性建築轉型到全民建築。無論是私人捐款建造的New York Publc Library,或是政府建造的Boston公共圖書館,反映的是人民的驕傲!
這個時期的建築師在其設計中體現了圖書館的功能。大閱覽室,光線由大落地窗傾瀉而下,搭配好用的椅和舒適的研究空間。大書架井然有序,很容易地在幾千本圖書館中找到想要的那一本,多層書架,低天花和功能性照明。
當圖書館慶祝人與書的結合。很多人,包括建築師和市政領導人喜歡這種設計,但是一般人卻不得其門而入,僅管希臘廊柱上刻的是the People's University.
館員開始注意到這類圖書館的問題,也提醒建築師。階梯爬起來很累人,年長者和殘障者不得其門而入,大閱覽室人性,長桌子和椅子排排站,像是生產線。閉架、擁擠、狹窄的書架走道,無法讓讀者很舒服地瀏覽。提供最低限度的兒童服務,阻礙了潛在的新使用者。兩位青少年在圖書館外的對話,剛好可以彰顯這個問題,當他們晚上在圖書館外閒晃時,一個孩子問他的朋友:「那是什麼地方啊?」,他的朋友回答:「我想那是圖書館,但是那不是我們去的地方,那是有錢人去的地方」。
一位最具願景的圖書館思想家是書架製造商。Angus Snead McDonal在1920年代寫了一本書,視公共圖書館為社區大眾學習的中心,館員必須是工程、科學和人文學的專家。圖書館不只是提供資料,更是各個領域的學習的專業輔助--成為真正的the People's University。
在1930年代經濟蕭條的時期,僅管資源有限,公共圖書館仍然扮演民眾的學習中心(citizen learning centers)。人民渴望到圖書館來學習新商業知識和工作所需技能。在經濟蕭條時期,全國圖書館的流通量達到高峰。

模矩圖書館(Modular Libraries)和彈性的謬論(the Flexibiligy Fallacy)

模矩圖書館是在1950-1960時期出現的,希望能夠設計彈性開放的空間以滿足各種功能的要求。建築師企圖尋求完美的柱間距模式(column spacing module)以使圖書館的各項功能做最有效用的應用。結構化的鋼骨結構,沒有載重牆,所以可以很容易地變更設計。


(未完待續)